前幾天老同學打電話來, 說要辦個二十年的同學會,我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,「是不是算錯了啊!」。


幾經思考後發現,真的耶!專科畢業已經歷經二十個年頭了,前幾天還在算我已經出社會多久了,結婚多久了,完全忘記結束求學生涯已經有這麼久了,此時才突然驚覺歲月如梭。

 

也許是因為總是有些熱心的同學,會不定時的辦個同學會,所以最長三五年裡,總會有機會跟大家碰一次面,難怪我完全感受不到已經畢業很長一段時間了。

 

談起同學不禁要讓我想起一件事,我的同學裡到底有多少成為我的摯友?或者同學就僅僅只是同學。清算了一下,大概只剩下半個,而且是只有我在努力維繫著這份情誼。

 

講到這個不免又要解釋一下摯友的定義了,每個人摯友的定義不盡相同,要當我的摯友起碼要有三要件,第一要件就是「彼此不能愛上對方」,如果愛上對方,我認為要變成好朋友是不可能的,因為兩個人整天光是想要不要的就煩死了,哪有思考的空間,尤其當兩者同性時,對我而言更是無法忍受的。

 

第二要件是要保持聯繫,如果一年才連絡一次,比我祭祖的次數還少,那還會有多少感情啊!

 

第三個要件就是時時替對方著想,如果我一天到晚只想要算計你,你還當我是好朋友,那你就是傻的。

 

所以我的同學們起碼都是因為第二要件不符,所以只能成為我的同學,而得不到我的真心。

 

我的朋友圈像是中學時學數學時的交集聯集圈一樣,鄰居、親戚、當兵的、同事、同學、不認識的、熟的、不熟的,全都交錯連結在一起,我自己有時會覺得複雜到很煩。

 

不過在核心的朋友部分卻單純的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原子,數量少而且沒有交互作用,其實本來好朋友就不能太多,不然哪忙得過來啊!

 

要進到這個核心的區塊裡,需要有一定的能量,或者經由特定的劇烈反應後,最少也需要持之以恆的衝撞,才會有機會攻進。我想每個人的朋友圈運作應該都是八九不離十的方式,不同的結果來自於對朋友重視的態度,我的摯友就像是我的家人,而我對家人的重視一向凌駕於一切,包括我的事業。

 

當然原則下總會有許多的例外,當生命裡有些時候會不經意的敞開內心的大門,或者有意無意的經由不同以往的篩選模式,挑選一些像是中了我開的樂透大獎一樣的朋友,不經正常管道就保送他們進入到核心區域中。當下也許是寂寞使然,也許是想要有所改變的年齡到了,或者是短暫的失心瘋,不管如何我給了他們機會,他們也給了我機會。

 

不過就算是摯友也會有機會被降級甚至淘汰(畢竟不是家人),因為當彼此間的引力消失,分手的時候就會到了,沒甚麼好意外,也沒啥好惋惜的,總會有些事情來造成這樣的後果,年久月深經年累月累積下來,也沒啥好挽回的了,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
 

我常常告訴自己,「朋友就像是老年人的牙齒一樣,失去一顆就是少了一顆,再也長不回來了」,所以珍惜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對我來說。

 

當然!有些時候是因為我自己的關係才會掉了這牙齒,我的做法是既然掉了就讓它掉得乾淨點免得日後化膿,也不用太沮喪了。畢竟要掉過才知道珍惜,掉過才知道平時要多保養,掉過才知道原來它有多重要。

 

人生中難免會學到些教訓的,雖然有些教訓的學費高了點,有些錯誤永遠沒有機會修正,沒關係的,沒跌倒過的人永遠跑不快,沒缺牙的永遠不知道裝假牙的辛苦跟心酸,人生嘛!多點嘗試才不會太過無趣。

 

我想去同學會,雖然現在胖到不想讓人發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谷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